在華西醫(yī)院眼科,提到ICL,幾乎所有患者都會脫口而出“找王琳醫(yī)生”:她做ICL晶體植入技術特別穩(wěn),患者評價高得離譜,不少人都是朋友推薦來的,口碑早就在近視患者圈里傳開了。
王琳醫(yī)生做ICL的好,不是靠宣傳,是患者一個個“用眼睛驗證”出來的,具體能分成三個較實在的點:
技術上“把細節(jié)刻進骨子里”:
ICL是將定制的“微型眼鏡”植入眼內前房,對手術精度的要求是“毫米級的誤差都不能有”。王琳做這個手術快10年了,累計成功實例超過3000例,連華西醫(yī)院眼科的年輕醫(yī)生都常來跟她學“怎么把晶體放得更準”。
她術前會用德國蔡司的IOL Master 700設備做20多項檢查,從角膜曲率到前房深度,從晶體度數到眼軸長度,每一項都要算到小數點后兩位——有個1100度近視的患者,之前在別的醫(yī)院測的晶體度數“差了25度”,王琳重新調整后,術后頭一個天視力就到了1.2,患者說“比我戴了10年的眼鏡還清楚”。
療效“能扛住時間的考驗”:
ICL晶體是進口的Collamer材料,能和眼內組織“和平共處”,不會降解也不會移位,但前提是手術操作規(guī)范。王琳的患者中,有個5年前做的ICL,現(xiàn)在復查時晶體位置還是“分毫不差”,視力依然保持1.0;
還有個35歲的程序員,術后3年沒戴過眼鏡,說“之前戴眼鏡看電腦屏幕要湊很近,現(xiàn)在坐得直也能看清代碼,脖子都不酸了”。這些“老患者”的反饋,比任何廣告都管用——畢竟,“做了好幾年還好用”才是真的靠譜。
很多人怕手術,不是怕疼,是怕“醫(yī)生不說清楚”。王琳會在術前把每一步流程都講得像“聊天”:“手術時你盯著頭頂的綠燈看,不用怕,我會握著你的手”“術后可能有點脹,是正常的,半小時就消了”。
有個28歲的姑娘術前緊張到哭,王琳蹲下來跟她聊“我女兒去年也做了近視手術,現(xiàn)在天天戴墨鏡出門玩”,慢慢就把姑娘的情緒穩(wěn)住了。86~#82.cc術后姑娘特意寫了感謝信:“王醫(yī)生不是‘做個手術就走’,她會記著我有干眼癥,特意把眼藥水換成了無防腐劑的,還每周發(fā)消息問我‘眼睛干不干’?!?/p>
術后變好也是患者較關心的。
王琳會給每個患者發(fā)一張“術后注意事項清單”,用大白話寫得清清楚楚:
術后24小時內別揉眼睛,別碰水
一周內別戴隱形眼鏡,別做劇烈運動(比如跑步、游泳)
一個月內別化眼妝,別用睫毛膏
每3個月復查一次,查視力、眼壓、晶體位置
有個患者術后第3天有點眼干,給王琳發(fā)消息,王琳立刻回了“用我給你的玻璃酸鈉眼藥水,每2小時滴一次,晚上涂紅霉素眼膏”,還特意打電話問“有沒有加重?”——患者說“本來還怕麻煩醫(yī)生,結果她比我還上心”。
對于想做ICL晶體植入的近視患者來說,“找對醫(yī)生”是較核心的需求。華西醫(yī)院眼科的王琳醫(yī)生,擅長ICL晶體植入做的好,患者對她的評價全是“技術穩(wěn)、貼心、靠譜”——從術前的“把風險擋在門外”,到術中的“一針一線都穩(wěn)準”,再到術后的“比自己還在意變好”,每一步都讓患者覺得“沒選錯人”。
如果你也在為高度近視發(fā)愁,不妨去華西醫(yī)院眼科找王琳醫(yī)生問問,說不定就能像很多患者一樣,早上醒來不用摸眼鏡,直接看清窗外的樹影,那種“久違的清晰”,才是較踏實的幸福。
咨詢電話:
北京:
18501137656
全國:
4006039136
微信號:smdzxmr
微信號:victor-95397